速度與人命:聯合救援隊(RTF)案例分析

速度與人命:聯合救援隊(RTF)案例分析

隨機槍手應變是一門嶄新的科學,有哪些更好的應變方式?

在執行任何策略、程序時,都應有一項指導原則,那就是「不造成傷害」。例如,如果你單位的規定、程序,很可能對病人的照護造成負面影響,那就該重新思考它。越來越多人認為,在應變隨機槍手事件(ASHER)時,聯合救援隊(RTF)必須嚴格遵守「鑽石隊形」的方式移動,這點應該被重新審視。

「鑽石隊形」的概念,是確保醫療救援隊成員——主要是消防、救護人員——在一個受保護的範圍內行動、作業、救治並撤離傷患,並且能在「暖區」中作業。所謂的「暖區」,是指沒有正在發生、或直接的威脅,但也尚未由執法人員完全肅清的區域。鑽石隊形在某些情況下有其價值,且是完全合適的,例如當槍手仍在未知位置、救援隊需要穿越整座商場、且到處都有傷患時。然而,鑽石隊形是一種戰術,不是策略,更不該被視為僵化的準則。因為在許多情況下,鑽石隊形會限制救援人員快速進行評估、立即實施救護、以及將傷者撤離至外圍傷患收容點的能力。

鑽石隊形在後勤上是個沉重的負擔,通常需要四名執法人員,與一台消防車的人力(3–4 名消防員/急救人員)組成,幾乎達到 1:1 的比例。同時,這也是處理大量傷患事件非常緩慢的方法。這點在某些情境下尤其明顯,例如單一嫌犯開槍擊傷多人後,退守到某個位置,並設下路障。此時,更合理的做法是派出多名執法人員,警戒威脅位置,並在出入口部署戒護人員,但允許醫護人員在已確保安全的區域內自由行動,迅速進行檢傷、治療與撤離傷者。

救援突擊隊(Rescue Strike Force)
在近期的一次對照演練中,沙加緬度消防局將標準的聯合救援隊(RTF)戰術,與他們稱為「救援打擊部隊」(Rescue Strike Force, RST)的做法進行比較。RST 只使用必要數量的執法人員護送,確保走廊安全,其餘警力則專注於處理威脅區域。他們在一個類似「脈動夜店」的環境中安排了 26 名扮演傷患的臨演,並要求參演人員進入現場後,完成檢傷、急救,並將所有傷者撤離到超過 200 英尺外的傷患收容點。

演練中共有 20 名消防員參與。標準 RTF 方法花了約 45 分鐘才將所有傷者撤離,而更靈活的「安全走廊/RST」方式則用不到 12 分鐘。最快的小組在不到 7 分鐘內就完成所有傷者的照護與撤離。這些數據對於貫穿傷患者的存活率有顯著影響。我要感謝 Eric Saylor 局長分享他與沙加緬度消防局,多年來完成的一些卓越事蹟。

分組行動
在最近一次 ASHER 演練中,我們設計了一個複雜的工作環境危機情境:一名不滿的員工引發衝突,現場有多名槍手,以及十多名分散在多條走廊與房間的傷患。我們在 4 天內進行了 24 次情境模擬,共有近 600 名當地執法人員、消防人員以及民間急救人員參與。

在威脅被排除、且接敵的警方小組進行快速搜索、確認現場沒有其他威脅(沒有嫌犯、沒有炸彈)後,整個區域被執法人員劃為「暖區」。隨後,多支 RTF 小組被召喚進入現場,開始進行檢傷、展開拯救生命的醫療行為,並將傷患撤離至外部傷患收容點。

我們不斷地發現,無論是執法人員還是消防局 RTF 成員,都對於分頭行動、處理數個地點的多名傷者,都顯得猶豫,甚至堅決反對。基本上,就是八個人一次處理一名傷者、一間房間,即使所有人都清楚威脅已經被解除。

防禦性方法
目前的 ASHER RTF 訓練強調:執法人員必須始終與 RTF 醫療人員待在一起。我們應該更廣泛地看待這個概念。其核心原則是由執法人員為 RTF 提供安全防護,但實際的作法可以有不同形式,不一定要採用「鑽石隊形」,換句話說,也不必侷限於安全護送。另一個目標是建立一個安全據點,或有人稱為「灘頭堡」或「安全走廊」。NFPA 3000 目前正在更新內容,最新的修訂版本正在定義與推廣「保護島」(protected island)與「保護走廊」(protected corridor)概念。

當需要穿越尚未由執法人員完全控制的開放區域時,建議採用安全護送。由執法人員組成外圍,包圍消防/EMS 人員。在現實案例中,當 RTF 穿越商場或學校操場等開放區域時,就需要護送。

另一種保護消防/EMS 的方式是建立安全走廊。在這種做法中,警員會沿著特定區域分散佈署,佔領關鍵位置,而消防/EMS 人員則可在該區域內自由行動。打個比方,護送就像「人盯人防守」,而走廊則像「區域防守」。

護送模式中,特定的執法人員負責護送特定的消防/EMS 人員,從一個地點移動到另一個地點。然而,一旦抵達危機現場,警員就可以、也應該轉而負責防守特定區域,而不是只跟著特定人員行動。消防/EMS 人員必須留在安全走廊內才能保持安全。一旦走廊建立,執法人員就可以、在某些情況下,甚至應該脫離原本的消防/EMS 夥伴,同時持續維持安全。

安全走廊方法的優勢
從安全護送轉換為安全走廊有幾個好處。首先,依照區域情況,只需要少數警員就能建立安全走廊。這能讓更多警員去協助執行挽救生命的處置,與傷患撤離工作。其次,安全走廊能讓消防/EMS 人員從受傷地點到傷患收容點間自由移動。RTF 不用在每次移動時,都要重組安全防護圈。

在最近的演練中,我們看到有數名執法人員拒絕在安全走廊內停止護送,理由是他們先前的訓練要求,在所有傷患撤離之前,不能放棄原本的護送任務。然而,在安全走廊內維持護送屬於重複動作。重複會導致效率低下,而效率低下會增加 ASHER 事件中傷者的死亡率。

另一種常見做法是讓執法人員只負責武力防護/安全任務,而不做其他事情。這在某些情況下合理,但在其他情況下就不一定如此。讓所有人一邊維持安全環境,一邊共同搶救生命,應能加快傷者的送醫速度。

此外,全國各地不同單位在 ASHER 事件中,所訂定的作業程序也有很大差異。應該將 ASHER 事件納入無線電通報程序,並在發生時啟動通報。勤指中心可重複播報這些程序,使現場與前往現場的所有人員,都能掌握事件的最新狀態。

應變行動程序的幾個選擇(不一定按時間順序排列)

  1. 宣布發生ASHER 事件
  2. 建立指揮體系(確認指揮官)
  3. 接敵小組進入建築物
  4. 嫌犯已(被拘捕/擊斃):完整描述嫌犯,包括衣著、武器等
  5. 建立暖區:描述邊界範圍(這將決定 RTF 的行動)
  6. 確立警戒範圍:界定邊界
  7. RTF進入建築物
  8. 建立傷患收容點:描述其位置
  9. 撤離所有紅/黃/綠色傷患
  10. 所有 RTF 撤離危機現場
  11. 開始二次搜索
  12. 二次搜索完成——現場轉為冷區,準備進行犯罪現場調查

總結
應變隨機槍手的科學仍相對新穎。雖然我們現行的訓練、程序都源自最好的初衷,但我們需要嚴格審視自己在做什麼,以及為什麼這麼做。如果有更好的模式,或可以改進以拯救更多生命的方法,那當然要檢視與採用新的方式。

這類駭人聽聞的事件越來越常見,我們必須記住,傷患從受傷到接受手術的時間,會直接影響存活率。「速度拯救生命」(Speed saves)與「輕快為要」(Light is right)應該是我們努力的方向,同時要確保所有應變人員的安全。

原文作者:吉姆·莫里西 (Jim Morrissey) 是阿拉米達縣緊急醫療服務局 (EMS Agency) 的戰術醫療項目主管,曾任聯邦調查局特警戰術護理員。他擁有海軍研究生院國土安全碩士學位。他是國際公認的多學科應對槍擊事件領域的專家。

感謝原文作者Jim Morrissey授權中譯並載於極光訓練官網,如有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。

圖片:Jim Morrissey提供

 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